首页 >> 黄筒花

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黄杞

时间:2022/08/03 10:38:09 编辑:

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央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同时,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以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主题,这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继2004年之后连续发布的第九个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黑龙江垦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作为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和先锋队,努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代化大农业的内涵界定

现代化大农业作为一个新的提法,目前还没有权威的统一的定义,很多专家学者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了相应的界定,目前比较科学的提法是:现代化大农业是以现代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运用现代经营形式和管理手段,形成贸工农紧密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但现代大农业并非是一个独立于现代农业之外的一个学术概念,而是现代农业和大农业结合的产物。

现代化大农业应属于现代农业的范畴,是现代农业的一种先进生产方式,体现了现代农业规模化和物质装备现代化的特征要求。现代化大农业不能脱离现代农业,而应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力量和领军力量,体现现代农业追求卓越的发展方向。

大农业可视为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基础,必须先具备发展大农业的资源条件,才有现代化装备大农业的可能和必要。而现代化大农业则是大农业的技术延伸,属于对大农业进行更高层次装备的结果。只有正确把握现代化大农业与现代农业和大农业的内在联系,才能真正理解现代化大农业的内涵,把掌握其发展要求和发展方向。

黑龙江垦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优势条件

产业发展布局依赖于区域资源分布。资源禀赋越高,产业发展优势越强。因此,现代化大农业应定位于具备发展大农业资源条件充足的区域,由于农业生产对象是自然资源——土地,农业土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广大农垦,理应成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首选区域。

土地资源丰富

黑龙江垦区是中央直属的三大垦区之一,位于世界闻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地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山麓,土地总面积5.54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75万亩,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黑龙江垦区的国有农业土地相对集中,人口稀少,人均耕地面积大,拥有成千上万亩耕地的家庭农场是垦区农业发展的主力军。

农机装备水平高

黑龙江垦区耕地面积大,土地平坦,集中,特别适合机械化作业。如今,黑龙江垦区的农机装备水平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处于领先行列,拥有大批大马力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农业飞机等农业机械,特别适合集中化生产和大机群作业。

农业科技力量雄厚

黑龙江垦区科技贡献率和成果转化率远远领先全国水平,拥有大批农垦经济管理、农业生产技术、工程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优秀科技人力资源。能够用现代科技来武装农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这也是黑龙江垦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重要优势条件。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黑龙江垦区在提高粮食综合产量的同时,也特别注重农业产业化的经营,相继打造了九三油脂、完达山乳业、北大荒米业等省级以上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培育了北大荒、完达山和九三等知名品牌,成为中国驰名商标。现垦区年粮食加工转化能力达到1918万吨,处理鲜奶能力1170万吨,生猪屠宰能力419.5万头,可实现粮食和农畜产品全部加工转化增值,成为拉动全省食品工业持续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2012年北大荒集团进入世界五百强,改写了世界500强没有黑龙江省和中国农业企业的历史,做到了由领先全国到领先全球的跃升。

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

垦区农机装备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拥有一大批世界先进的大马力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农用飞机等农业机械。2007年末,垦区已拥有农用机械总动力519.3万千瓦,农用大中型拖拉机3.88万台,机动水稻插秧机4.39万台,联合收获机1.5万台,农用飞机30架。截至2011年末,农机装备能力显著提升,垦区建设完善了351个现代农机装备作业区,农业生产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97.0%。年末拥有农用机械总动力745.6万千瓦,农用大中型拖拉机5.84万台,其中100马力以上拖拉机6105台;机动水稻插秧机6.6万台,联合收获机2.19万台。现有农用飞机44架,垦区航化作业面积158.4万公顷,形成了从田间到场院、从地面到天空的中国最大的农业机械群。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构建

目前,黑龙江垦区的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2%,居国内领先水平。科技事业成果丰硕。2011年末垦区有专业科研机构19个,技术推广中心(站)113个,省级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基地1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研发中心等27个。年内开展的科技项目68个,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41个,获得总局以上项目经费6850万元,比上年增长4.4%。全年垦区各级科技投入6.2亿元,比上年增长51.2%。有7项科技成果获得黑龙江省科技奖励。拥有高新技术产品15项,高新技术企业13个,民营科技企业44个,民办非企业科技类单位5个。2011年新增专利申请量50个,专利授权量48个,新增专利优势企业1个,累计5个。垦区注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现代化大农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土地承包制度不够完善

垦区职工承包的土地相对比较固定,但是承包期限较短,一般每期3~5年,利费一年一调。这种形式弱化了耕地的使用权,不利于职工形成长远经营行为,投入较少,短期经营和掠夺性生产方式比较普遍。一些家庭农场特别是小型家庭农场承包土地规模小,经济效益较低,经济积累不足,很难进行农机具的更新换代,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很难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加之没有完整配套的土地流转制度,难以形成土地流转和集中机制,严重制约了以土地集中规模经营为特征的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进程。

产业间发展不平衡

垦区的区域发展不均衡,分东部局和西部局,资源占有差异较大,有资源大场和资源小场,产业发展不平衡矛盾突出,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51.7∶23.8∶24.5,第一产业的比重较大,第二、三产业的比重较小。而且,在第一产业内部,农、林、牧、渔业结构为72.2:0.8∶24.5∶0.5,农业所占比重过大。垦区的工业化程度较低,与全国和全省的水平相比,发展的程度还远远不够,第二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第三产业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垦区的贫富差距悬殊,就业结构不合理,根据第二次农业普查结果,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58.5%,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较大。

农田基本设施落后老化

垦区目前的农田水利设施大多建设年代久远,大部分工程已经进入老化期,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保障作用明显降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虽然垦区在农田基本建设方面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标准粮田建设等项目的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垦区内部存在着区域性不平衡,有些农场基础设施配套较好,有些农场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老化陈旧,亟待改善。

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一是水土流失严重。目前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面积约为27.59万平方公里,其中我省水土流失面积为11.52万平方公里,占东北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1.75%,占全省面积的25.37%。

二是土地基础地力下降。大量施用化肥,不施有机肥,导致地力下降。伴随着化肥施用量的逐年增加,农肥施用量的逐渐减少,以及小型农机具的大量使用,既造成了约40%的化肥大量浪费,又导致土壤板结、犁底层上移,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

三是农业环境污染严重。局部地区农业环境存在着耕地、水及矿产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资源浪费、生态失衡现象加剧,以及工业三废、农用化学品、生活污水、垃圾、人畜粪便造成的农业环境污染与农业生产自身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酸化,农产品品质下降;农药的过量使用不仅杀死农田大量有益生物,还增大农产品残留量及土壤有害物质的积累;有些地方的农业生产者为了追求农业短期经济效益盲目提高化肥农药使用量,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了农业经济效益,同时给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对策

加快土地制度改革

垦区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垦区土地承包期限和土地流转规模方式要与本地生产力发展水平、非农产业发展程度相适应,最大程度的促进职工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敢于突破现有的条框束缚,大胆探索适合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特点的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与方法。鼓励引导各种专业合作组织逐渐成为承接土地流转的主体。

积极调整产业机构

垦区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就不能将垦区农业停留在传统的种养业水平上,而要向加工业、流通业、服务业延伸,抓农业的同时,也不放松工业、服务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要使垦区农业发挥真正的效益,必须注重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以农业资源为基础,延伸到其他产业,实现产品的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在更高层次上去追求产业化发展。只有调整好产业结构,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垦区长远的发展目标,发挥现代化大农业的优势。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采取国家投入、农场匹配、职工自筹的方式,逐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充分利用两江优势发展灌溉农业,配套节水灌溉配套设施,同时应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学习国外先进的灌溉技术,不能一直依靠传统的灌溉方式,要提高科技的贡献率,在发展农业的同时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创建绿色农业体系

垦区要立足于自身资源条件,注重节水、节肥、节药和节能,生产放心安全绿色食品,实现农村多元化功能,走低碳、智能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道路,全方位创建全新的绿色农业发展体系,着力发展低碳农业。倡导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生产安全放心的农产品,降低农业生产中的碳排放量,最大限度地控制农业生产对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核心就是以最小的物质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依靠新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建立安全、高效型农业。

一增,可以通过提高森林覆盖率和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森林碳汇,还可以用秸秆还田与免耕少耕措施增加土壤碳汇,保护、优化环境。二降,可以扩大绿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减少单位面积碳排放量;实施节水、节肥和节药技术,降低甲烷排放强度,缓解自然环境压力。三用,可以应用创新微生物技术降低面源污染,提高加工工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率。

参考文献:

[1]邹积慧.论发展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J].中国农垦,2011,(8).

[2]李金波.浅谈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理论研讨会[J].2011,(2).

[3]马边防,郭翔宇.扎实推进我省现代化大农业的建议[N].黑龙江日报,2011-10-10.

[4]钟钰,秦富.黑龙江垦区现代发展探索与改革方向.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现代理论研讨会论文集[G].2009.

[5]胡中禄.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中的难点与对策[J].农场经济管理,2011,(10).

[6]张斌.黑龙江垦区农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场经济管理,2010,(1).

[7]钱学敏.钱学森的大农业观——建立农业型知识密集产业[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1).

[8]谢振华,金晓峰.60年铸就中华大粮仓——黑龙江垦区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纪实[N].农民日报,2009-10-15.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医疗台车哪家好

洗衣液生产设备

会议一体机

三相不平衡保护器

青岛汉缆规格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