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任豆

关庙山贡米姻缘梭砂贝母

时间:2022/08/02 10:05:20 编辑:

关庙山贡米姻缘

贡米姻缘传奇

自东汉末年以来,南北群雄纷出,各占一方自立为王,你方唱罢我登场,九州大地陷入未成大统的历史时期,在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内,南朝刘宋王朝却出现了难得的氓庶繁息、余粮栖亩的元嘉之治。这源于一段与稻米有关的既是传奇也非传奇的爱情故事。

初识

刘凝之,南朝刘宋时期枝江人,贵族刘氏期公次子,从小散漫,竟不听父亲教诲求取功名,只一味喜好游历山水。

有一年春,刘凝之带着两个贴身随从一路向西北行游山水,过襄樊,武当,洛阳等地,优哉游哉,直至夏天,才到凉州祁连山一带。出武当境地,便无大米可食。

一天他们来到凉州城内。这凉州是商旅通道,倒也繁华。三人饥肠辘辘,便找了一家酒肆吃饭。刘凝之点了荤素几样菜肴,最后吩咐店小二上米饭。店小二说只有馍馍,没有大米饭。甘凉地处西北,虽然是通商繁华之地,却无大米。皆需商人贩运,只因百年来,南北不合,战争不断,客旅不安,商贾不暇,故而南方大米竟自未曾贩运到此。刘凝之从小生长在湖北枝江鱼米之乡,吃惯了大米,经过这段时期的长途跋涉,一路往西北,皆是面食馍馍,甚是想念米饭的味道,今见凉州繁华,料想米饭自是有的,却闻无米饭可食,便微微一叹,随口吟道:夏至忙插秧,秋分割稻忙。粒粒白如玉,十里闻粥香。吟毕对两者随从说:看来我们只有游玩结束回到家后才能吃到香喷喷的大米饭喽。

几人正在回味大米饭的美味,这一切却被另一少年注意,此人十六七岁模样,面如冠玉,身材娇小玲珑,惹人怜爱。原来这少年早就坐店内自斟自饮。刘凝之三人刚刚进店就引起了他的注意,但看刘凝之玉树临风,虽风尘仆仆,却掩盖不住俊朗英气,谈吐不凡,举止文雅,又见随口占绝,一见钟情,已生爱慕之意,有心结识。之后听见几人畅谈稻谷米饭之香,心下好奇,借故离座走到三人所坐桌边抱拳作揖,朗声说道:三位兄台,请恕小弟叨扰唐突,可否同座一叙?

刘凝之拿眼一瞅,却见一个年轻的公子抱拳对着自己三人说话,只见这个公子打扮甚是怪异,宽袖长衫,布料却选了棉麻,一身半新不新的布衣长袍,粉面含春,未语而红,语而如莺,唇红齿白,刘凝之走南行北,瞧人一双毒眼,焉有不看出女扮男装的道理?听少女如说,也不说破,便不加疑惑:我等初来贵地,得逢小弟抬爱,敢不依从

那少女欢喜落座,吩咐店家上酒上菜,饭钱一律由她结算。刘凝之连连推辞不过。席间少女问道:适闻几位大谈米饭之味美,曾听家父言及。凡地土所长,诸如五谷,莫不愿尝。只是从未品尝,实为憾也。

刘凝之听说:这有何难!我家鱼米之乡,稻谷可种两季,等我回去,携大米拜谢小弟盛情,再游祁连,岂不如愿?我姓刘名凝之,,字志安,不知小弟贵姓,那时也好登门?

少女听说,便道:刘兄在上,说来惭愧!小弟姓高单名一个玉字……这高玉话说了一半便又停住了不说,似有难言之隐,忽而转忧为喜,举起酒盅,连连敬酒,转问稻谷大米等疑惑,刘凝之一一讲述育种撒种插秧收割舂米煮饭熬粥等,只听得高玉津津有味,目不转睛。

诚交

刘凝之讲述告一段落,高玉回说:原来这稻谷都长在水里,俺这甘凉地区天气干旱,难怪吃不到大米,幼时曾听家父说过南方人都爱吃大米,那大米蒸熟了香气四溢,尝之软绵爽口。如今听兄台此番说辞,可见这大米真是上等之物啊!刘凝之微微一笑:这大米就如甘凉一带的小麦玉米一样,都是常见主食。只可惜未曾随身带些,否则也可请小弟一尝,来年我必定重游甘凉,带与小弟品尝。说到此,这刘凝之忽脸现忧色,长叹一声说道:只是如今世道不平,竟不知何年可在重游!世道多变,百姓难宁!真乃:春来忙育种,秋稻频点头,战事征粮多,农人无果腹。

高玉听了,赞叹道:兄台忧国忧民,令人敬佩。说完触动心事,眼中不禁滴下泪来,甚是楚楚可怜。刘凝之本已猜知高玉乃女扮男装,心有爱护之心,忽见她落泪,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脱口说道:愚兄口笨,不知触动玉妹伤心,还请见谅。高玉一听玉妹二字,只惊得差点跳起来,忘记了伤心,一双泪眼睁得大大的,盯着刘凝之,半响问道:大哥早知我是女扮男装了?说话间,称呼也悄然改了口。

刘凝之三人哈哈大笑,任是高玉虽非妩媚的女儿娇态,也被笑得双颊绯红,嗔道:你们都来取笑我!

其中一随从笑道:姑娘,你这一张俏脸,开口一副妙音,一看就知道是个女的!高玉听了叹气说道:我家父郭铨曾经是凉州刺史,做过大将军,只因战败,降于桓南郡,桓南郡兵败,被指叛乱被殷仲堪斩杀。如今兄弟姐妹既已散失,我与母亲幸得细软,在此更姓换名,做些小本商旅生意,苟且偷生。我自小喜欢扮作小子,无事上街品尝美味,因母亲疼我,故不与我斥。今日与大哥甚是投缘,但以诚相告,

刘凝之听了才知原味,心下感动,也对这个高玉有了疼爱之心,正色说道:姑娘既是如此信任,我不胜感激,今后姑娘不论何事,找我就是。原来这刘凝之尚未婚配,不知多少人做媒,总是因他出外游玩,或是借口搪塞,早已过了加冠之年,却还孑然一身。没想到此次之行,巧遇高玉。高玉布衣内秀,容貌美丽,调皮可爱,正合了他狂放之性,便生了爱慕之意。这一切被两个随从看在眼里,虽喜而忧,喜的是公子终于有了中意的人,忧的是中意之人身世复杂,或招来祸福不得而知。

私定

高玉听了刘凝之的话,心下欢欣,不再掩藏自己女儿之态,假装嗔道:不论何事都可以找你?刘凝之一笑:当然,万死不辞!高玉格格一笑眼珠子一转:你看这天,毒日肆虐,大地都烤焦了,我要老天下雪,你能吗?刘凝之一听,心下明白:冬雷震震夏雨雪。之意,便从随身所带玉佩一枚摘下来,递给高玉说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此玉佩乃随身所带,今赠予你,权作信义之物。今秋稻收米成之后我定重来!高玉接过玉佩,那玉佩晶莹碧透,果然珍稀异常,心知非寻常玉器可比,可见刘凝之必非寻常公子,心中大喜,乃说:树有枝兮树有知,心悦君兮君应知。说完,叫过店家,取来笔墨,铺开随身所带的丝绢,剪成两半,写下刚才所吟诗句互换,各自收好。

之后四人坐定,各说风俗人情,畅谈南北趣事,兴说天下纷争,感哀战多民艰……竟是十分契合。不觉天色已暗,店家已要关门,众人虽谈性未减,刘凝之只得多付店家银钱告辞,店家叠声道谢。玉儿先前告知费用皆由她付,只是现下已将自己当作刘凝之之人,脸泛羞涩不再多言。

三人送高玉回家。高玉自小随夫学了一些招式,虽不精通,但可防身。只因家道平庸,母亲常常叮嘱其言行小心在意,故而平时在外并不行侠仗义,显露练身,本不需护送,但因愿刘凝之他日可寻登门,故而一同回来。走到一家店铺门前,名曰南玉绸缎,二人纵然不舍,也只得分别,高玉泪眼朦胧,只待三人身影不见了方才拍门进屋。

刘凝之当下取消游程,直奔枝江回来。不到一月,已经回家。期公惊讶,向小厮问话。那小厮不敢乱说,只说:老爷您还是去问公子爷吧。那刘凝之学得东晋一干士人作风,不等父亲询问,便禀告父亲说今年我将娶亲!颇有庶士之风的刘凝之要结婚了,这不谛是个惊天消息,期公便问是哪家姑娘!刘凝之说:父亲,您一向知我志在山水,不慕官场,今我只愿与心爱之人田园之乐,粗布淡食,厮守一生。不论哪家姑娘,只愿与我心心相印即可。此次在凉州得遇一女子名唤高玉,亦曾是高门之后,情投意合,已定终生,我承诺她秋后提亲迎娶。说完拿出那片半绢,说道:这便是高玉所书之言。 期公接过丝绢观看说:倒也不失为清秀

原来这期公素知次子刘凝之脾性,长子已世袭爵位,这次子一心田园之乐,对仕途毫无兴趣。小时为此多次训斥,却总不见效。后见时局难测,也就顺了其心,不再对其苛求功名之心。刘凝之平时不是游历,就是捧书饮读,再就是带着一干家仆在田间劳作,真是个既士既农之怪人。此等性格,断不会依照他人之意,婚姻大事更不必说,何况年纪也老大不小,再若阻拦,岂不误了终生大事?今日闻言,心中责怪儿子唐突,本想训斥几句,却忍住不发一言。刘凝之再次递上丝绢。期公接过仔细一看,不是儿子字迹,必定是那女子手迹,清丽秀气,从这绢丝上的字迹揣摩,这女子倒也像大家闺秀,也不算辱没门庭,自思如此,也就不再多言。

转眼间,田野里金灿灿的稻穗沉甸甸得低头欢笑,铺满了田野,煞是喜人。连日秋高气爽,正是收割的好天气。刘凝之一改雅士装束,穿上窄袖短褂,领着刘家一群家丁仆人,到田地里劳作去了。

几天的忙碌之后,刘凝之筛选出上好的稻谷舂了一袋白花花的整端大米,带足金银,直往凉州城而去。

忆昔

高玉自刘凝之离去之后,一反常态天天呆在闺房,店内有客,也视而不见,一个人嘀嘀咕咕地似傻若呆,母亲高氏见了惊讶不已,实在忍不住,抓住一个空档问女儿有何心事?高玉只是笑说没心事,便地跑开了。母亲又问店内丫鬟,丫鬟说:小姐自那日上街之后回来就这样了。那丫鬟又神神秘秘地低头耳语:老板娘,我见小姐时常拿着一块玉佩端详,口中说些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什么话,或许是小姐遇到了什么心上人了吧?

这高氏原也是个苦命之人。原籍却在枝江,虽不是大家闺秀,也是小家碧玉,只因那年郭铨调到荆州担任县令,视察夏种农情洪汛等事到枝江,一日适逢高氏在长江边汰衣,看到高氏清秀可人,便有所欢喜。原来这郭铨初到江陵,未带女眷,所以便起了纳妾之心。不过三日,高氏就成了官家小妾,一年后便生了一个女儿取名郭玉,三年后,随郭铨回到凉州,不想才刚过了几年,郭铨被杀。家中男子尽皆散失,高氏只得慌忙之中收拾家中金银细软连同平时暗中积蓄,携了小女逃到僻静之处躲避。朝政不稳,倒也无人细查郭铨一案。两年后 高氏便买了一处房产,后堂园中家居,前堂借着丝绸之路的商旅之习开了一家绸缎小店,薄利度日。多年来无不思念家乡,只因路途遥远,店中绸缎未尽,因此未能还家。

自此听了丫鬟之语,心下已是有几分相信,连日来女儿的反常举止,她作为母亲早瞧着眼里,虽说不敢确定,但女儿家的心思她还能猜测几分,只是不知遇到了何人,生怕女儿年轻不知事上当受骗,故而十分焦虑,心要与女儿好好谈谈,探探口风。这日傍晚,高氏早早收了店门,与玉儿一起吃饭,便与玉儿闲聊起来。说某家生意做得好,其家有一位公子,喜好读书,今后定能出人头地,如若中意,为娘便请媒婆暗中行为,好叫对方是否愿提亲之事。

玉儿听说,立时急了,只因从小母女二人相依为命,玉儿性格不羁,从不对母亲隐瞒什么,自那日遇见刘凝之,私定终生,虽觉唐突,一直想告诉母亲,但又恐母亲咒骂自己不知廉耻,正在思考如何说与母亲知道,不想今日母亲竟然说出这番话,岂不叫他着急?听母亲说完,便毫无心机开口便撒娇说:娘——,不可!难道担心女儿嫁不出去,却这样自己找人说媒低三下四,若是我也不要了

母亲一笑,又故意一本正经地说:为何不可?玉女蕙质兰心,容貌秀美,不论说与谁,谁都喜欢!哪有不要之理?这户人家虽说不是富贵至极,但也衣食无忧,虽说不可见天山珍海味,但也是日日青菜黍麦,总比野菜充饥强过百倍……未等高氏说完,这高玉忽想起那日刘凝之说的大米,便打断母亲问:娘,你吃过大米吗?高氏猛然被问,不觉一怔,顿后说:玉儿怎么问起这个?为娘当然吃过!

高玉一听,十分吃惊,从自己记事起并未吃过大米,母亲是何时吃过的?便瞪了一双圆圆的杏眼望着母亲,高氏见女儿如此,便解释说:为娘本是湖北枝江人,枝江人多以大米为主食,只有春末夏初,新米未出,家中若无陈米,才没大米吃。

高玉听了惊讶万分,忽记起枝江二字:急切地问道:娘,您说您是湖北枝江人?高氏看到女儿如此惊讶,十分不解回到:是啊,这有什么?原来郭铨将军纳周氏为妾之后,回到凉州,因其身份低微,不许周氏再提祖籍之事。后郭铨被杀,周氏仍不提家乡之事。今日不料脱口而出。 高玉不停是嘀咕:不会吧?肯定不会!怎么会?这么巧?…… 什么不会?……什么这么巧?……

玉儿前儿遇到一个人,他说他是湖北枝江人,不知是不是娘刚才说的湖北枝江?

这高玉未满二十,周氏只有一女,从小不忍管束,性情豪放,一下子就说漏了嘴,猛然惊醒,却话一出口,收不回来,一时脸上终还是羞涩连天。未料这高氏本想探听女儿心事,不想勾起思乡之情,并不曾察觉女儿神情变化,思绪却回到漫野葱绿的景色之中,出神不已。高玉见了,轻唤:娘,怎么了?

回乡

高氏被唤醒,便说起了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话语之中不免说到水乡之景色。甘凉一带戈壁较多,景色苍凉,听得母亲描绘遍野绿色,生机勃勃,不由得十分向往。便向母亲告知了与刘凝之私定一事。并取出丝绢和玉佩交给母亲查看,这母亲以佩度之,加之思乡心切,竟是糊涂,自信了女儿之说,只待刘凝之到来,未曾怀疑有假,还幻想着依靠女婿转回原籍,所以便有了变卖家资念头。隔了几天,方冷静下来,但虑年轻人一时性情,终是一场虚幻,仅当玩笑抛在一边再不去谈论。

未曾想,入冬初雪时一辆马车停在南玉绸缎店门前,车上下来一个男人,正是刘凝之!

那刘凝之径直走向店内,但见一中年女子,那女子连忙迎客,刘凝之抱拳回禀:晚辈刘志安特前来拜见! 高氏闻听便知是女儿口中所道刘凝之是也,惊诧异常,便吩咐丫鬟到后院告诉高玉。那高玉正在练身,闻听之后惊喜非常,即刻就换了一身外衣来见刘凝之。

刘凝之一口乡音,周氏听了十分亲切,常言道,有缘自然见面,刘凝之和高玉是前世修订的缘分,这高氏听见乡音,问起刘凝之家世,原来便是期公之后。她原也知道一些,期公在湖南做过衡阳太守,更兼之是枝江人,她没有不知晓的道理,心下满意,便自认了女婿,也了却了女儿的婚姻大事。 高氏便安排女婿及其随从就在店内安住,晚上,周氏用刘凝之带来的大米做了大米饭,香味扑鼻,这高玉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周氏自然是久违了乡味,也是非常喜欢。一顿晚餐吃得非常满意。

这高氏原非大户小姐,加之九州未统,刘凝之也不拘礼,礼节上删繁就简,也不铺张,也无至亲,只有邻里好友,得知消息,前来恭贺,周氏简设香台,二人拜了天地,只等回到枝江拜了高堂再合卺。

忙完这些,已是年底。高氏自小乖巧灵活,自跟了郭铨,也认得几个字。高玉天赋聪慧,受之家教,也知些经典诗文,甚慕陶公之德,素喜陶公田园美诗,因父命丧权政,是以缝布衣而著。天寒窝居,二人常以诗文为趣,自是情深意长。

高氏与女儿女婿商量,变卖资产,奔回家乡,以度余年。只等年后回春,便可上路。

几个月之后,天气渐暖,房屋资产交付完毕,辞谢邻居朋友,径回枝江而来。

安居

一月有余,刘凝之带着一干人终于回到了枝江,周氏多年离乡返家,必先寻访父母。父母皆已亡故,兄长还在,也是双鬓斑白,忽见小妹返乡,犹如梦中,竟是老泪纵横,一时竟不能语。周氏将带回的一些衣料分给家人,自己所卖资产和女婿所给亦拿出一些银子交给兄嫂,便暂且安顿在娘家,剩下的钱财尽皆准备给女儿置办嫁妆。只等刘凝之正式娶了女儿,便有了靠山。

刘凝之拜见了父母,将高氏及高玉之原委细细告知,期公听了也不好再说什么,郭铨之事,他也是有闻,虽然官运败馁,倒也是将军之后,心下生了几分满意,便请媒人提亲。诸事顺利,择了吉日,刘府张灯结彩,大办宴席,为刘家二公子娶亲。

刘府二公子不依常礼,成就一段佳缘,正是:米香千里传媒遇佳人,诗韵几分寄笔得郎君。一时间乡野四邻传为美谈。

期公长子已袭爵位,刘凝之志在山水,拒不要功名,期公便赐了一座庄园,将名下田产赐予刘凝之。刘凝之谢过父亲,将岳母接过来。刘凝之时常过来向父母请安,孝敬岳母,夫妻二人男耕女织,亲睦邻里,真是其乐融融。

父兄虽赐资产,但刘凝之却愿自己劳作而食,高玉安贫乐道,也愿随夫。这刘凝之虽饱读诗书,却是农家好手,选种育苗,田间管理,水利保收,与当地农人一道勤耕,田庄所获总比他人多上几成,每有集市,夫妻二人竟余有售卖,遇到困苦之人,便将财物散之。刘凝之家资所有,亦常散之乡里,救助不少百姓,其高尚德行渐行远播。

乡里敬重刘凝之德行,便推举他为里长,他却婉辞。然而乡里平时诸事皆去问他主持。这刘凝之虽处江湖之远,却也有一颗爱民之心,常思如何提高稻谷耕种技术。为了寻找最好的实验基地,带领家人来到枝江问安关庙山一带,修筑茅屋,置田买地,兴修水利,精耕细作,带领当地农人一起耕种。 关庙山一带地平广阔,土壤肥沃,非常适合种植稻谷。这里西守三峡,东位江汉平原,连绵大雨,地势出江水却无洪水;连连干旱,却依水库不受旱灾;处江汉平原,无地动天灾。实在是个好地方。刘凝之在这里居家过日,闲时诵诗作词,自顾种植粮棉,特别是稻谷,刘凝之认为,民以食为天,这稻谷耕种是第一大紧要事,故而是耕作管理精益求精,在乱世之中,倒也落了个安居乐业。

纳贡

这一年春夏之交,连连几月阴雨,梅雨到来,却滴雨未下,连月来,天地干旱,暴日如火,江陵鄂州一带旱情严重,稻谷欠收,连金陵贡米也吃了紧。原来自荆州到下江,这广阔的江汉平原乃是刘宋王朝的贡米所地。不想这年先是春涝,后遭受百年大旱,即位不久的宋文帝命令各地官员救灾抗旱纳贡,以保朝廷安定。

其时,关庙山一带却另有一番景像,原来刘凝之见春雨不同往年,夜观天象,便预知将有大旱,便告知乡里,乡里素信其为人,无不信任。夫妻二人早做打算,冒雨带领众农人修渠筑坝,不仅仅关庙山一带,枝江其他乡村皆知晓天必大旱预言,也都早做准备,并将所有田亩尽数种植早稻,待水源近涸时已然无忧。果不其然,至七月初出梅之时,早稻渐渐成熟,无水也不甚要紧。

秋收季节,江汉平原大旱,粮食欠收,急坏了各地官员。文帝命期公为荆州太少,收纳贡米。然而荆州之地,实无多余新粮,若再征粮,无疑是让民众雪上加霜。盛公不忍夺民口食,正自无助之时,刘凝之却来了。

盛公见到儿子,自然高兴,虽说刘凝之未有功名光耀祖宗,但人品德行乡里备受推崇,他是知道的。再说自魏晋以来,嵇康,阮籍等七贤,更有陶潜,皆是辞官归隐田园,况且时局动荡,南北多战,归隐也并无不好。 父子相见,期公之忧刘凝之早已知道,便对父亲说:孩儿可解父亲之忧! 刘凝之向期公讲述了事情原委,便说:可在枝江一带收购粮食,为朝廷纳贡。期公听闻不觉欣喜,但转而一想又觉不妥:这贡米是皇帝和娘娘王子公主吃的,要是不好吃,可是欺君之罪,岂不命将休矣?

刘凝之却信心十足,说道:父亲大可不必担忧,枝江一带素以种植稻谷为主,已有三千多年,况且当年刘玄德从新野退来暂居问安之时,就赞叹关庙山的大米晶莹如玉,清香可口!刘玄德后来也当上了蜀国皇帝,为什么当今皇上就不能吃呢?再说,若这贡米无法上缴,也是死罪!孩儿素不问朝政之事,今日特向父亲请示。如是父亲依从,他日皇帝高兴,便派钦差大臣兴修水利,利农安民,也是大功一件!只是,父亲千万别向皇帝提及孩儿便是

期公果然听从刘凝之的建议,向枝江一带收购大米,因见关庙山的大米视觉更佳,便多收购关庙山大米,然后进贡朝廷。

宋文帝刘义隆正为大旱心焦,忽有荆州太守奏折上奏贡米已到,非常高兴,又心下担心以次充好,以陈充新,便亲自带着重臣验收,果然是刚收的新米,米粒洁白如玉,颗颗饱满,实为上等贡米。文帝见了自是非常高兴,大赞期公立了大功。期公却不敢贪功,向皇帝又献上一份奏折,并自请领罪。原来在这份奏折之中详细说明了枝江春稻的种植情况,也道明了此次贡米并非原定的荆州鄂州贡米。

皇帝听说后,却并无怪罪,令御厨蒸煮熬粥,品尝之后再作定论。

兴宋

御厨得到命令,不敢怠慢,用这当年的新米做了各种主食,皇帝请大臣一同品尝。

这关庙山的大米果然不同凡响,当年刘备新野兵败,退守问安,宁愿自己饥饿也不肯抛弃跟随的民众。爱民之心得天神庇佑,一夜之间稻谷成熟,救了十万军民。刘备在蜀中当了皇帝之后感念上天赐米的好生之德,设置了武侯祠堂年年祭稻。今日宋文帝刘义隆吃了不是贡米的贡米,直觉满口生香,大臣们也连声称赞。文帝当场宣旨:荆州太守刘期公纳贡有功!并特敕关庙山大米为朝廷贡米。

期公谢恩,并趁机禀告刘凝之之意。宋文帝一律准奏,并加升期公官职,即刻回原籍着手水利之事,以保当地农事,安一方民生,也可保来年贡米丰收。并下达官府公文,告知各县兴修水利,发展农业。

至此,全国各处皆兴利除弊,治理多年失修水利,垦田利民,这文帝刘义隆富民政策深受百姓爱戴,不久,刘宋王朝便有了氓庶繁息,余粮栖亩的元嘉之治。文帝在位三十年,算得上是南北朝时期在位时间较长的皇帝,也是国家治理得较为繁盛的皇帝。在南北未能统一的混战之中,能有这几十年的安定时期,也算是历史的奇迹了。

而刘凝之夫妻安于清贫相互依持的爱情佳话也流传了下来。正是:

知前晓后神机妙算得丰收,怜民悯众孝心献策兴刘宋。

2014.5月

基本知识:

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元嘉 422年即位 在位30年

氓庶繁息,余粮栖亩

刘凝之 贵族 父亲期公,衡阳太守 元嘉25年死 447年

妻子 东晋凉州刺史郭铨之女

郭铨 死于406年。投降桓玄南郡公,以数千人守湓口。桓玄的桓楚国被平定后,东晋犍为太守卞苞于劝郭铨以蜀反,殷仲堪斩之。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

sem扫描电子显微镜

桥梁支座伸缩缝

神舟电脑维修点

安利雅姿批发

云南预埋板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