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距紫堇

节水农业的典型探索短距手参

时间:2022/07/26 19:37:06 编辑:

节水农业的典型探索

小汤山天安农业公司智能化育苗温室中,移动式喷灌机为芹菜苗浇水。 本报记者高杨摄

编者按

我国是一个人多水缺的国家,人均淡水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态用水还要挤压农业用水空间。特别是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华北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在粮食产量不断提高,水果、蔬菜产业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业用水比重正在降低。日前,本报记者重点关注各地节水农业新做法,细算节水明细账,请看——

节水农业的典型探索

扩挖农村废旧坑塘设施蔬菜棚室配建集雨池和滴灌系统

衡水:用“天上水”补“地下水”

衡水市故城县坊庄乡河渠坑塘集雨灌溉节水效益与饶阳县设施蔬菜集雨池-滴灌系统节水效益示意图。 制图李飞

衡水市全境处于黑龙港流域,是河北省水资源最匮乏地区。衡水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邢荣利介绍说,近年来,衡水市在进行咸淡混浇、微喷滴灌等常规节水做法的同时,把目标对准“天上水”,通过扩挖农村废旧坑塘集雨,设施蔬菜棚室配建集雨池等措施,合理利用“天上水”,有效补充“地下水”。

扩挖农村废坑塘:“天上水”装进“聚宝盆”

近日,记者跟随阜城县水务局工作人员来到县城东南的一个大坑塘,四周郁郁葱葱的树木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这里俨然像个原生态的公园。

副局长王希刚说:“这是阜城县域内最大的坑塘——林场坑塘,占地490亩。今年我们又进行了扩挖,计划年内完成扩容工程,使蓄水深度由6米变为8米,蓄水能力达到260万立方米。虽然主要水源来源于引的黄河水,但不容小觑的是,它也是一个很好的集雨‘聚宝盆’。明年,许家铺、倪庄两个周边村的6500亩耕地就能‘喝’上坑塘里的水了。”

在衡水市故城县坊庄乡,党委书记贾长绪告诉记者,针对传统农业大乡灌溉难问题突出,近几年他们一直致力于通过疏浚渠道、扩挖坑塘,解决“平时上游来水留不住,连续降雨便成涝,旱时无水争抢有限水”的问题。

他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通过河渠坑塘集雨灌溉农田,坊庄乡至少少打深井100眼,按每眼井浇300亩地,每亩地浇3遍,每遍70方计算,每年减少地下水开采630万立方米。

用地下水灌溉每亩地需要50元,而用坑塘集雨灌溉每亩地仅需5元,这样浇一亩地就能节省费用45元。坊庄乡万亩高标准农田开发项目区10万亩耕地中,80%可以用河渠和坑塘集雨灌溉,按每年浇3遍地计算,8万亩地灌溉费用至少节省1080万元。

棚室配建“集雨池”:一池水能用大半年

说起“集雨池”的好处,饶阳县菜农王志强深有体会:“现在已经进入雨季,以前没有集雨池,到了这时候就该提心吊胆了。现在有了集雨池,棚室受不了淹,蔬菜品质还好,许多客户都抢着订购俺们的蔬菜。”

饶阳县是河北省第一蔬菜大县,往年每到夏季雨水密集期,在设施蔬菜棚室区,一旦遇到极端暴雨天气,排涝困难往往会损毁棚室设施。另一方面,由于棚面阻断,降雨白白流走,蔬菜生产完全依赖地下水灌溉。

2012年,该县开始探索实施集雨池工程。在设施蔬菜龙头企业——绿科公司,建设了13座集雨池和13套滴灌系统。在集雨池工程设计建设中,将两座日光温室棚共2000平方米的面积,作为主要可收集雨水面积区,棚边硬化路、棚前间隔区作为辅助集雨面积,每年夏季雨水大时进行收集,在温室的一头建一座300立方米的集雨池,随时集雨随时使用。

每座集雨池设计一套滴灌系统,供给两个种植面积3亩的日光温室。滴灌灌水定额每亩8立方米,一次灌水3亩需水量为24立方米,300立方米水就能灌溉12次,每15天灌溉一次,可用180天,这样一年半数以上的时间棚室作物都在用雨水灌溉,大大节约了地下水资源。

景县津龙公司是一家大型现代农业企业,在他们的农业种植园内,成片的绿色作物和蔬菜大棚之间有一栋青绿色的三层小楼,外墙上写着几个红色大字“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

走进小楼,公司总经理贾亮使劲跺了跺脚:“这底下都是空的,这个小楼就是雨水收集塔,下面是蓄水池。”顺着他指的楼内西北角蓄水池口,记者看到池内存了多半池的水,“进入雨季,水位开始上涨了。”

“这里可以说是我们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的中枢神经,周围500亩地都是集雨区,通过散布在其中的近千个立篦侧井收集大棚棚顶、院内硬化路面上的雨水,再通过与收集塔连接的数条管道汇集到蓄水池。”贾亮解释说:“雨水收集系统给我们做了不小的贡献——70个大棚蔬菜的灌溉水全部来自‘天上水’。” (本报记者 冯雷 通讯员 张洪静 葛永庆)

北京:细算小菜苗的节水大账

蔬菜集约化育苗平均株苗节水1公斤

别小看一颗小小的菜苗,放到北京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数量立即被放大到以亿、十亿级来计算;北京把农业节水作为调整农业结构的突破口,仅通过蔬菜集约化育苗一项,小菜苗就能做出高效节水的大文章。  6月25日,小汤山特菜大观园中,通风透光、温湿可控的智能化育苗温室内,穴盘中十多公分高的芹菜苗郁郁葱葱,苗床上方8.5米宽的移动式喷灌机均匀地洒着水,“走动”一次能浇灌菜苗25万株。记者随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来到现场,为集约化育苗节水算笔“明细账”。

集约化育苗:每株四两水

与传统育苗不同,集约化育苗是在温室等可控环境下采取精量播种的现代化育苗方式。“之前大家更关注实现苗好苗壮苗齐,且省时省工省力,通过实验我们意识到,比较而言,集约化育苗的节水效果十分明显。”推广站育苗室主任赵景文说。

小汤山特菜大观园选取北方常见的茄果类蔬菜番茄进行试验,赵景文说,这是因为番茄育苗用水比黄瓜多、比茄子少,更接近平均值。他们为喷灌机装了水表,选取常见的72穴苗盘,用浇完水称重的方式统计出每次每盘用水1.2公斤左右,按北京冬春茬番茄55天育苗期最多喷水12次计算,每株秧苗用水在0.2公斤左右。

对比传统:株节水一公斤

然而,集约化育苗在菜农中并不普遍,大部分仍采取营养方和营养钵的传统方式育苗。“这两种方式最费水的环节在灌底水,在挖好的菜畦上码好穴钵,通过明渠或水管浇灌,至少要灌足10公分底水。”多年从事蔬菜栽培管理工作的北京市叶类蔬菜创新团队岗位专家曹之富说,“之所以一次性浇这么多水,是减少秧苗生长期用水。冬季气温低,频繁浇水降低地温会诱发病害。”

按这种方式计算,40平方米土地满打满算育苗3500株,平均下来每株苗光底水就要用2斤多,加上后期用喷壶洒水6次左右,耗水量至少要超过1.2公斤。两种方法比较,集约化育苗每株苗节水在1公斤以上。

积少成多:加大推广力度

“北京冬春茬蔬菜集约化育苗中,除45%的茄果类蔬菜,还有多一半是叶类蔬菜,这些蔬菜集约化育苗用水量大约是茄果类的75%,更省水,保守计算每株比传统育苗节水超过1公斤。”赵景文说。

据了解,北京市级集约化育苗场、标准园、规模化蔬菜园区育苗基地和蔬菜专业合作社,采用集约化育苗方式培育的冬春茬蔬菜秧苗总量1.6亿多株,可供4万多亩菜地用苗。按每株省水1公斤计算,仅冬春茬蔬菜就可节水16万立方米。

曹之富说,集约化育苗是发展方向,推动农业结构调整,走节水可持续发展道路,需要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积少成多。 (本报记者 高杨 通讯员 柯南雁)

玉米秸秆打捆机

博盛达装饰

园林绿化洒水车报价

REACH化学测试项目

大连钢结构阁楼

洒水车水泵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