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草丝竹

农产品总体过剩耕地抛荒不足虑甘青针茅

时间:2022/07/22 10:42:03 编辑:

农产品总体过剩 耕地抛荒不足虑

中国人多地少,耕地有限,有限的耕地能否养活中国人,可谓举世瞩目的大事。

正因为耕地有限,如何在有限的耕地上生产最多粮食,就会牵动国人神经。也正因此,谁来种田、弃田抛荒等问题,都每每引发媒体的高度关注。

常年抛荒和季节性抛荒

当前中国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进城务工经商,留在农村的人口以老弱病残为主,农业已然变成老人农业,因此,谁来种田就成为了问题。不过,在农村仍有近7亿人口、其中有接近3亿的农业劳动力的当下,谁来种田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就是按21亿亩耕地来平均,劳均耕地也不足10亩。而在当前农业生产技术条件下,劳均耕种30~50亩是比较适宜的规模。

虽然劳均耕地规模仍然较小,但当下中国农村的确出现了较为普遍的弃田抛荒问题,不仅媒体如此报道,而且笔者广泛接触到的农民也是这样说的。

以笔者的调查经验,当前农村耕地抛荒有着相当普遍性,不过,存在两种不同形式的抛荒,一是全年抛荒,耕地常年不种,荒芜了;二是季节性抛荒,之前种三季,现在种两季;以前种两季,现在只种一季。耕地复种指数大幅度下降。

以常年抛荒来论,当前全国耕地常年抛荒的面积并不大,也不普遍,这样的抛荒主要集中在土地贫瘠、水利条件差、农业基本生产条件不太具备的地区。尤其在高寒山区和南方丘陵地区的灌溉死角,普遍存在常年抛荒,抛荒面积可能达到1亿亩。

季节性抛荒的面积则要大得多。当前全国南方水稻种植区普遍出现了三改二(指三季改二季)和二改一的情况。即使北方旱作区也普遍出现了二改一的情况,若以面积来论,当前中国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降低了复种指数。

应对抛荒的办法

应对常年抛荒有两个办法,一是对于本来就不具备进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的高寒山区退耕还林,让这些地区由耕地变林地,从而提高中国山区的环境能力。在国家采取搬迁移民扶贫和退耕还林政策之前,农民即已开始自发下山进城,这样出现的耕地抛荒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国家正计划启动第二轮8000万亩退耕还林计划,这一计划正切合了农民自发行动的需要。这两者应当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国家的退耕还林应与农民自发搬迁和不愿种地(因为地难种)结合起来,两股力量形成合力,事情就好办了。

而对于丘陵地区灌溉死角的弃田抛荒,应对办法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特别是利用国土整治资金解决这类耕地所缺乏的基本生产条件。

当前国家为了节约耕地,鼓励农民复垦宅基地,而实际上,农民宅基地往往是选取不适宜耕种的土地建房,复垦宅基地为耕地的难度要远远高于灌溉死角耕地的改造。只要具备了基本生产条件,农民有着巨大的耕种这些具有高产能力土地的积极性。农民盼望扩大耕地面积也是一个常识。

从这个意义上讲,因为不具备基本生产条件而常年抛荒的耕地面积不大,通过退耕还林和加大国土整治力度基本上可以解决耕地常年抛荒的问题。

季节性抛荒是市场行为

因此,土地抛荒的关键是季节性抛荒问题。

季节性抛荒是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农户的理性行为,因为种多季的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和劳动力投入较大,虽然总产量比单季要高,可扣除投入,纯收入却反而减少了。农民当然要降低复种指数。

国家为了粮食安全,倾向于提高耕地复种指数。提高复种指数的办法有两个,一是行政指令,二是市场诱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指令显然是行不通的。市场诱导又有两种形式,一是按复种面积给予补贴,刺激农民提高复种指数;二是提高粮价。受高粮价的刺激,农户会提高复种指数。

给复种面积以补贴,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国家很难统计每个农户是否复种及复种的面积,从而几乎不可能准确地对复种进行补贴。当前国家给农户的种粮补贴,基本上都是补贴到耕地承包人所承包土地上的,成为了对承包土地农户的普惠式补贴,而与农民种粮与否几乎没有关系,也基本上没有刺激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因此比较有效的办法还是提高粮价。粮价高了,农民自然有提高复种指数的积极性。问题在于,当前中国粮价已高于国际粮价,还如何去提高?并且,经过十年连增,当前国家粮库可谓粮满为患,如何再提高粮价?

问题正在这里。一方面,当前全国人民都担心无人种田,担忧谁来养活中国,对耕地抛荒惶恐不已,希望所有耕地都去生产更多粮食;另一方面,当前中国粮价已高于国际水平,国家粮食已有节余,农产品(9.12,-0.03,-0.33%)生产总体过剩。在国家保护价收购粮食的政策下,若继续提高粮价,农民生产更多粮食,则国家负担更重,且外国粮食越是会大行其道进入中国。

因此,也许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来看问题:即在当前农田复种指数不高的情况下,中国耕地已经可以生产出足够解决中国人必需的农产品;因此,在当前中国农产品总体生产过剩、粮食供过于求的背景下,国家不应再继续追求通过提高复种指数来生产出更多粮食。

倘若农产品出现供不应求,农产品价格必上涨,农民自然会提高耕地复种指数从而增加农产品的供给。中国农业还有很大潜力,谁来养活中国并不是个问题。

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土地生产能力的概念。土地生产能力是指,如果有市场需求,有合理价格,中国耕地还可以有相当程度的扩大农产品供给的能力。这个土地生产能力不同于中国21亿亩耕地具体每年生产出了多少农产品。因为市场不需要,中国21亿亩耕地没有也没必要开足马力来生产最多的农产品。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当前中国农产品总体生产已经过剩的背景下,农田季节性抛荒越多,说明中国农产品的生产能力越大,中国粮食生产越安全,谁来养活中国越不成问题。

季节性抛荒也是土地的休耕

我们继续反过来看,其实农户季节性抛荒也是一种土地的休耕,是积蓄地力的一种方式。

在国际粮价低于中国、在中国仍然具有快速提高复种指数从而可以快速增加粮食产量的情况下,进口一定的粮食,其实也是节约水资源、减少农业污染、提高耕地地力的一个办法。

因此适度进口粮食、降低中国耕地复种指数,不是降低了中国耕地生产粮食的能力,而是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这样来看当前中国的粮食生产乃至农产品生产、来看农田抛荒,恐怕就可以得出与现行农业政策大为不同的结论了。

当前以小农户为基础的农业生产形势,总体来讲,因为仍有数量巨大的缺少进城就业机会的中老年农民,他们在有限的耕地上精耕细作,具有极强的农产品和粮食生产能力。即使将来,总有进城失败返乡的农民工回来种田,这个返乡农民数量也颇为巨大,所以将来很长一个时期都不必担心谁来种田的问题。

问题只是,小农生产有小农生产的局限性,最重要的是,单家独户小农有很多农业生产环节不好办和办不好的事情,需要有一个为他们提供服务的基层组织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小农生产能力强,但解决产中环节共同事务的能力弱。

笔者预计在未来30年中,中国一定还会继续是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因此国家应当围绕小农生产来建设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支农惠农项目也应以小农户的需要为基础,而不能以瓦解小农重构资本经营体系为基础。目前的小农经济不仅在农业上有效率,而且是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和蓄水池,农业上的正确路线只能是从中国国情农情出发的、为全国2.3亿户小农服务的政策支持体系。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矿链拉伸负荷试验机供应商

钢丝绳拉力机

3000Nm曲轴扭转疲劳试验机

延伸率试验机价格

磨抛机厂家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