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团花蒲桃

一带一路与中国生态农业 (2)互花米草

时间:2022/07/19 14:20:19 编辑:

“一带一路”与中国生态农业

习近平总书记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后,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热烈响应。一带一路即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抓紧规划建设一带一路。今年,一带一路成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的标配,31个省份均针对一带一路的建设进行了破题。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致辞中提到,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则通过经济纽带将各个板块形成了有机联结的整体,要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一带一路是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机遇期,对于企业而言,根本出路在于资源整合。当然对中国生态农业也是前所未有的一个战略机遇,也是实现互利共赢的一个方面。比如通过境外农业开发,农产品运回国内可以解决一部分粮食市场供应问题,另外也帮助当地如我国周边一些国家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如何在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考验。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资源环境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城乡资源要流动加速,城乡互动联系增强,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破解这些难题,是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生态农业是一种农业发展形式,是使农业发展向生态合理化的方向转化,使农业现代化建立在生态合理性的基础上。而要实现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振兴农村经济,就必须以产业化为突破口,将农业与其它关联部门(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在经济上和组织上结为一体,实现某种协作和联合,以求共同发展。因此,农业的产业化是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农业生产与市场联结的纽带。实现生态农业的产业化,才能将生态农业无污染的绿色产品的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增加生态农业的吸引力,为进一步发展生态农业提供良好的经济条件。生态农业在中国已表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并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特征。它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做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持宏观大局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必须清醒看到,粮食十一连增也是有代价的,而长期积累的矛盾更使我们面对着不少新的挑战。主要农产品价格顶到天花板,一些大宗农产品价格已高于关税配额内的进口价格,国际农产品价格对国内价格显现出封顶效应。农业生产成本的地板,刚性抬升,农业劳动力价格、土地流转费、农机作业费等全面持续快速上涨。农业生产补贴和价格补贴逼近约束黄线。对部分农产品的生产补贴和价格支持已接近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补贴上限。靠黄箱的办法对主要农产品进行支持和保护空间已经不大。资源环境熟亮起红灯,一些农业资源过度开发,透支严重。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农膜残留、秸秆、畜禽粪便污染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加重,加上工业和生活污染,使一些地方的地没法种了、水不能浇了,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形势。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对这个形势,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价格天花板、成本地板挤压和补贴黄线、资源环境红灯约束,很可能是今年一个时期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瓶颈。出路只有一个,就是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主要追求产量增长和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营,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化农业发展道路。

农业发展不仅要杜绝生态环境欠新账,而要有序且有效的还旧账。要推行农业标准化清洁生产,完善节水、节肥节药的激励约束机制,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更好的保障农畜产品安全。对山水林田江湖实施更严格的保护,加快生态脆弱区、地下水漏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区治理,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不仅要在内部优化上花气力,还要在内外联动上下功夫。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从产业链增值中获取更多利益。重点抓好四件事。

一是抓好农产品转化加工。主产区往外调原字号的农产品,不利于当地农业增值增效,也加重了运输负担。要运用农产品地初加工补助等政策,支持主产区发展畜牧业、粮食加工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过去,我们对主产区是以粮食产量大小、调出理高低论英雄,现在看,主产区调出粮食是贡献,调出肉蛋奶、调出加工食品,同样也是贡献。

二是抓好农产品流通。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成本高、损耗大、效率低,导致农民卖难和居民买贵并存,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借一带一路这股东风,要创新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推进电商与实体流通相结合,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加快构建冷链物流体系,推进各种形式的对接直销。对农产品运销收费多、收费贵和乱收费问题要进行清理整顿。

三是抓好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但风险隐患犹存,违法违规问题仍然频发。要坚持不懈地抓好质量安全监管,决不能再出大的质量安全事件,要抓紧把基层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和机制健全起来,从源头抓起,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严格市场执法监察,确保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

四是抓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我国农业资源环境已经亮起了红灯,再沿袭传统的路子走下去,不仅难以保障当代人的需要,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路也断送了。必须痛下决心加以改变,坚决把资源环境恶化势头压下来,新账不再欠、老账步还,让透支的资源环境得到休养生息。关键是建立健全的激励约束机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推动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念好减、退、转、改、治、保六字决。

一是减,就是要把过量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尽快减下来。化肥、农药等用得太多,既有危害又多花钱。农民也明白这个道理,只要加强技术指导,使用量就能减下来。比如搞测土配方施肥的地方,化肥使用量就大幅减少。要大力推广节肥、节药、节水和清洁生产技术,步减少化肥、农药和农业用水总量。

二是退,就是要把超过农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生产切实退出来。各地要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调整农业生产力布局,该退耕还林还草、还湿还湖,要继续还,该限牧限渔的,要严格限制。

三是转,就是要把农业废弃物转化成为资源和财富,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好是污染源,利用好了就是资源和财源,比如,一些规模化讵殖场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沼气、农家肥,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环保效益。

四是改,就是要把地力下降的土壤改良好。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引导农民施用有机肥,推3深松整地、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等措施培肥地力。

五是治,就是要把受损的生态环境步修复治理好。要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创新治理方式,发展替代产业、绿色经济,让农民从中受益。

六是保就是要把农业发展的根基和命脉坚决保住。基本农田一旦划定后,谁都不能占,对违反者要用重典。同时要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保护补偿等制度,用经济手段促进耕地保护。

总之,要突破传统农业观念的束缚,借力一带一路持续大力发展中国生态农业。生态农业不仅仅是生产食品,而且应有保护生态环境,为其他行业提供原料、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等功能。要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发掘生态农业新功能,在广度和深度上发展生态农业,不断优化和升级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要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利用地方特有资源,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从而形成区域性规模化的主导生态农产品,使各区域具有互补功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状态,为此各地方区域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发挥地方优势,开放出各种新而奇、特而专的精美物质或非物质产品及产业。

早期冠心病吃什么药

核酸阳性是什么意思

冬季减肥方法

老是打喷嚏

生黄豆芽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