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黄花木蓝

甘肃兰州持之以恒播撒绿色南北两山绿意浓兰屿芋兰

时间:2022/06/27 21:53:36 编辑:

甘肃兰州:持之以恒播撒绿色 南北两山绿意浓

7月13日消息:两山相对,黄河中流。南是皋兰山,北是白塔山,金城兰州就坐落在这个两山夹一河的狭长地带中。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兰州离不开水,更离不开山,南北两山的环境更是与兰州的发展息息相关。

然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兰州南北两山几乎是荒山秃岭,沟壑纵横,植被稀少,“皋兰山上一棵树,白塔山上七棵树”的说法便是当时恶劣生态环境的写照。新中国成立后,兰州市党政军民为改善生态环境进行了艰苦奋斗,背冰担水植树、单位承包荒山、实施南北两山环境绿化……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南北两山绿化面积达到58万亩,成活各类树木1.5亿株,植物种类已达到75科424种,常见的脊椎动物76种,其中鸟类55种,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人工森林生态体系和具有两山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人造生态第一山”已经开始凸显出巨大的生态效益。

持之以恒播撒绿色

有大量史料表明,古代兰州和甘肃地区森林资源丰富。秦汉时代,陇上“大山,连跨数郡,万里鳞集,茂林阴翳。”

明代的彭泽在诗词中写道,“西望皋兰,云树苍苍,何日当还。”一直到清代初期,兰州周边森林还比较多。

由于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和战争摧残,兰州周围的森林遭到毁灭性破坏,荒山秃岭,满目黄土。干旱、水土流失随之而来,大自然开始了对人类的惩罚,这一地区也变成了甘肃中部干旱地区恶劣生态环境的典型代表。

天然林没有了,想改善生态,就得造人工林。但要在降雨少、蒸发大、土质差的南北两山进行绿化,人们用“栽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娃娃还难”来形容其艰难程度。早在1942年,当时的政府曾规划在两山造林1万亩,而到1949年只栽活200多棵树。当时有人预言,要绿化两山至少需要300年。

从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春天起,全市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背冰担水,植树造林,绿化荒山。1957年2月25日,南北两山绿化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性背冰浇树运动展开。至3月5日,共出动10万多人次,背冰450多万公斤,浇树30多万株。

回忆起当年随父母背冰上山的情景,兰州市退休教师李清哲仍然激动不已,“那时候我还不到10岁,父母的单位响应市里的号召背冰上山浇树,我也跟着去了。只记得天很冷,人多得数不清,那可是全民参与呀!”说话时,李清哲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中,“用麻袋背的,用筐抬的,人们恨不得把黄河里的冰全都搬上山。”

虽然经过30多年的艰苦奋战,兰州两山绿化终因干旱缺水及“文革”等原因,实际保存面积只有1万多亩,成活多种树木100多万株。

“以前种的树活下来的虽然不多,但却把绿色的希望留了下来,改善家园环境的意识已经通过背冰担水浇树的行动深深地烙在我们兰州人的心里了。”李清哲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真正大规模的两山植树造林运动开始进行。

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化工程指挥部党组书记马金山告诉记者,1983年,胡耀邦在视察甘肃时作出重要指示:“种草种树,治穷致富”。随后,省委提出“全省绿化看兰州,兰州绿化看两山”的号召,省市党政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带头承包荒山绿化,迅速掀起了“千军万马、地动山摇”的绿化高潮。先后有370多家单位承包荒山绿化,每年春季都有几十万人到两山植树造林。

兰州市南北两山的绿化还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1983年,共青团中央给全国青少年发出了“行动起来,采集草种树种,支援甘肃改变面貌”的号召,全国500多个县市响应号召,把70多种草籽树种寄到甘肃。在徐家山森林公园就有一片“支甘纪念林”,林子里有黑龙江的松树、河北的杨树、山西的槐树、新疆的核桃……天南地北的树种已经在兰州两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到1999年底,南北两山造林面积已经达到14万亩,成活各类树木3000多万株。

纸箱压力试验机

立式弹簧扭转试验机

成型材料强度试验机

墙体保温材料压力机

橡胶弹力检测试验机

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

相关资讯